去年在新竹縣辦的台灣燈會裡,曾出現青森睡魔巨型花燈,令人印象深刻; 湯米家今年暑假的日本行,特別安排到日本東北地區的青森市,一賭原汁原味的青森睡魔祭。
日本東北夏天最具代表性的青森睡魔祭,今年也是從8月2日至7日連續舉行6天,我們趕上最後一場,地點就在青森車站前直走約6分鐘的大馬路上進行。當天早上斷續下雨,幸好下午的雨還沒下來,我們擠在人群中,等待活動開始。
通常睡魔祭於晚間7點開始至9點,最後一天則在下午1點到3點進行。前面的幾台引導車上,是新當選的睡魔祭小姐們出場。
睡魔燈籠花車終於上場了,可惜的是竟然穿上雨衣,讓睡魔的誇張模樣變的有點模糊。
青森睡魔祭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一般認為其結合了中國傳來的七夕、放水燈等元素再加上驅走睡魔之傳說。
據說由於夏季炎熱令人產生睡意,藉此祭典趕走睡魔,也具有除災解厄的意涵。
睡魔祭中登場的各個巨型燈籠均為手工製作,從用鐵絲塑型、鋪上和紙、裝設燈泡及畫上圖樣為止,得花上2個半月,每一個環節都是當地專業的燈籠師傅親手製作。
一尊巨型燈籠裡約裝設有1,200個燈泡,總重約達1公噸,遊行時至少約需20人共同抬起,非常龐大。
巨型燈籠的題材多半取自中國及日本的歷史故事、人物及傳說等,近年也出現以大和連續劇內容為主題的燈籠,一個燈籠共有四面,將每一面的內容串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主題。
在悠揚的笛聲及太鼓的震撼中,一尊尊巨大地令人震攝的燈籠緩緩出現,隨著周圍人群躍動紛亂的舞步前行,龐大的身軀忽而疾行忽而停佇,張揚舞爪一起一伏地遊走在日本東北最北端的青森市的街道上。
在眾多睡魔巨型花燈中,這一台最有誠意,完全不怕下雨淋濕,就是要呈現最精彩的一面。
笛聲、鑼聲、鼓聲、「跳人」,隨著節奏熱舞,他們一邊跳,還要一邊發出響亮的吆喝聲。
在遊行隊伍中,不時可以看到小朋友的身影,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
陣中的太鼓,也呈現多樣化。
隊伍中的跳人,是熱鬧的主角之一,各出奇招,也是評比項目之一。
睡魔祭的最後一天晚上7點,將舉行睡魔巨型花燈海上遶行,並施放煙火,所以花燈都拉回港邊的棚中,等待夜晚的來臨。
拉回棚中的睡魔們,脫下雨衣後回復真實樣貌,變得栩栩如生。
港邊已經有很多人以地布佔位置,不是賞櫻花,而是為了看晚上的煙火。
由於青森睡魔祭已經成為青森的最大賣點,所以港邊的青森物產中心2樓,常設有睡魔花燈,讓遊客全年都可以看到睡魔的英姿,順便買買他們的蘋果及農漁產品。
日本夏日祭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