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淡水多次,以往大都逛老街及水岸步道,除了走走看看,就是吃吃喝喝,最近看了幾位網友介紹淡水古蹟,覺得值得一探,所以我們也利用假日來逛淡水古蹟園區。
第1站來到離熱鬧老街最近的「淡水紅樓」
此樓因有著殖民地式紅磚建築的外觀,因而得名,於1899年竣工。
曾經過數次改建,在2000年後代屋主整修後,改成紅樓餐廳。
雖不是政府所核定的古蹟,但其建築外貌可以說是象徵了黃金淡水的繁華,更見證了淡水一世紀以來的發展。
淡水紅樓三面都設有磚拱迴廊,是棟非常美的建築,在當時規模能與其相比的,只有紅毛城的領事官邸。
接著走歷史步道馬偕街,來到馬偕所設計的滬尾偕醫館,屋體為閩南式民宅,卻有西洋門窗,極富趣味。外貌雖樸實,卻是全臺第一間西醫院。
目前醫館仍保持初建之樣貌,館內並保有一些 馬偕 博士行醫時之醫療器材。
偕醫館旁的淡水教堂,是由偕醫館醫師宿舍所改建的,現為市定古蹟。
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 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
看到禮拜堂前的遊客,一組一組的拍照畫面,就知這裡的熱門程度。
沿馬偕街往上走,經過小巷後來到小白宮
小白宮是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漂亮的白色建築份外搶眼,有新人在拍婚紗照,也有遊客旁若無人玩自拍。
前身是淡水工商的真理大學,聽說校區內也有不少古蹟,其教堂外觀特別引人注目。
終點來到淡水古蹟的主角--紅毛城,荷蘭時期的紅毛城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清朝時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
領事官邸立於高地,前庭綠地讓它退縮其後,靜伴紅毛城主堡。
紅磚、迴廊、斜屋頂,散發細緻、溫暖的風格,更是軟化了主堡軍事剛強的建物線條,這兩種氣氛完全不同的建築體,如此協調地結合在這片坡地上。
紅毛城對大家來說,不是什麼新鮮的景點,但是每當走入這歷史的迴廊,總是讓人不自主的拿起相機拍照,因為它就是能展現建築之美。
回到老街,剛好遇見洋妞在表演,觀衆看得津津有味,淡水與洋人真是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