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倫敦旅遊,大家一定會去看看國會大廈和「大笨鐘」,這裡可以說是倫敦的頭號地標,所以附近總是滿滿的遊客。
大笨鐘建於1858年,位於國會大樓的西敏廳外側,又稱為大鵬鐘或威斯敏斯特宮鐘塔,是英國最大的鐘,也是倫敦的代表性建築和旅遊景點。
國會大廈始建於1097年,但在1834年的大火燒毀了大部分建築,目前帶有哥德風格的建築建是在1870年重建的。
而今年3月震驚英國的倫敦西敏恐攻,就是在這裡的橋上及路邊發生的 。
國會大廈旁的另一個著名地標--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是一座大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一直是英國君主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點,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參觀西敏寺的遊客眾多,漫長的等待無法避免,入門票20英磅。
第一個在此加冕的國王是哈羅德二世(1066年);同一年的聖誕節,征服者威廉也在此加冕,從此之後一般的英國君主都在西敏寺加冕。
西敏寺內部除了迴廊外,其它室內及禮拜堂禁止拍照,而西敏寺的精華就在各個大小祈禱寺與禮拜堂內。如今寺內很多禮拜堂都放著墳墓,不拍也罷。
亨利三世為了紀念愛德華而重建了西敏寺,並將他的遺體埋葬在西敏寺。亨利三世本人也被埋葬在了西敏寺,從此之後大多數的英國君主死後都葬在這裡(但亨利八世和查理一世之後大多數君主都葬在溫莎)。
除了君主以外,貴族可以葬在禮拜堂,而僧侶和與教堂有關的人則葬在迴廊。逐漸,在西敏寺安葬或豎立紀念碑就成了一種榮譽,今天西敏寺中安葬者包括了英國的貴族、詩人、政治家與科學家,如達爾文、狄更斯及牛頓等人。
離大笨鐘不遠處,有一間邱吉爾戰爭博物館,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邱吉爾首相的地下室辦公區域,門票17英磅。
邱吉爾戰爭博物館,隱身在大樓的地下室,如果不是看到排隊的人潮,還真不容易發現。
溫斯頓·邱吉爾曾於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國首相,任期內領導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合美國與蘇聯等國家對抗德國,並取得了最終勝利。
戰爭結束後,戰時內閣解散。戰後大選認為憑藉邱吉爾在戰爭中的功勞定能順利當選的保守黨,卻在大選中慘敗,工黨領袖克萊門特當選首相。帶領英國人民走向勝利的邱吉爾卻被拋棄了,他後來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還好邱吉爾於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國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邱吉爾戰爭博物館上面的漂亮大樓
英國的紅色電話亭,吸引不少遊客來拍照。
著名的倫敦眼摩天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