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埕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明潭壩下方,早在日據時期因蔗糖、樟腦、木材等運輸交易及興建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所導入的人力和物力而盛極一時。
車埕是集集支線鐵路的終點站,集集線全長29.7公里 ,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鐵路,從二水站上車,飽覽沿線風光,在穿越第五座隧道後,視野從隧道裡的一片漆黑,到眼前藍天綠林的豁然開朗,有如進入桃花源般的意境,因而又有「秘密花園」之稱。
集集線帶來的觀光人潮,將車埕站的月台擠得滿滿的。
我們這次沒有搭集集線小火車,所以走走鐵軌過癮一下。
日治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修築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後來為因應日月潭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當時工程技師、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
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台語稱之為「車場」,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直到1937年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讓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1958年間林業鉅子振昌興業標到南投林木之採伐權,考慮交通疏運因素,就近在車埕購地設廠,經營木料生產,極盛時期引進2千多名的就業人口,造就了車埕的二度風華,使得車埕與水里一帶有「小台北」之稱。
70年代後,林業政策轉向著重造林和國土保育,內外銷的鋸木產業在政府禁伐令下無以為繼,振昌興業鋸材廠停工後只好任其荒廢。
日月潭風景管理處為提升車埕地區觀光遊憩資源,增進遊客了解往昔木業發展,將原木業舊廠房重建成車埕木業展示館,於2008年6月開放,提供遊客瞭解台灣木業往昔盛況,再生的廠房,像是重回50年代鋸木的場景。
早期用於浸泡原木的貯木池,經日月潭風景管理處規劃整修,綠美化成生意盎然的生態池。
我們漫步在環湖人行木棧道上,體驗這山城之美,享受慢活的步調。
車埕遊客服務中心,就設在在昔日的貯木池上,裡頭的觀景台,可讓遊客就近欣賞池中的綠頭鴨。
有關當局也舉辦了觀光推廣活動,並邀請街頭藝人表演助興。
秘密花園車埕,即使集集線假日帶來了人潮,遊客雖多,只要細細體會、放慢步調,還是能感受寧靜的山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