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切斯特小鎮搭往利物浦的火車,約30幾分鐘就可到達 Liverpool James Street車站,我們出了車站就遇上傾盆大雨,連路上都積水了,即便打起小傘仍然淋了一身濕,還好我們的旅館就在不遠處的城堡街上。
利物浦的歷史並不久遠,但卻是登記有案的港都世界遺產,依不同的古蹟保存區來分,主要有城堡街保存區、亞伯特碼頭區(Albert Dock)、碼頭頂(Pier Head)…等。
由於住在城堡街,所以第二天我們從城堡街開始出發,第1站來到利物浦市政廳(Town Hall),市政廳完成於1754年,當時被稱為最宏偉的市政建築。
市政廳前面廣場的彫像作品,記錄著利物浦曾經是歐洲-非洲-美洲三角奴隸貿易中的最大港口。
從市政廳往港邊走過去,可以看到一座教堂,這是聖母和聖尼古拉教堂,靠近默西河碼頭,是最初的碼頭聖母小教堂。
從聖母小教堂過了大馬路,就是港口碼頭區了。
1715年利物浦建成英國第一個船塢,而奴隸貿易的利潤幫助該市迅速繁榮起來,到了18世紀末,利物浦控制了英國約80%的奴隸貿易,因此賺了很多財富。
利物浦最著名地標「利物浦三姊妹」The Three Graces就在眼前,這三棟是19世紀大英帝國極盛顛峰期的產物,蓋得相當高聳而霸氣,站在港邊抬頭向上看很像摩天大樓。
而在20世紀,利物浦最出名的是披頭四合唱團,他們都是在本地出身長大的,很年輕就開始組團,今日來這裡的旅人大多都是為了披頭四、或是為了利物浦的兩大足球隊而來。
港口碼頭新興的文藝特區,有博物館及美術館列在其中。
再過去一點,就是亞伯特碼頭區 Albert Dock。
亞伯特碼頭區建於1846年,有四個停船的深水碼頭,由許多長方形的紅磚造廠房建築圍繞,是英國最大的一級登錄建築,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碼頭之一。
紅磚廠房區,現在以觀光休閒為主,開了很多休閒店面。
亞伯特碼頭區裡的披頭四故事館 (Beatles Story Experience),是這一區最受旅人喜歡的地方,不管是不是披頭迷,總是會來朝聖一下。
著名的「香蕉羊」公共藝術,由當地藝術家把它放大複製在城市各角落。香蕉與羊,兩者都是英國海權時代在利物浦碼頭的大宗貨物。
利物浦碼頭區景色
碼頭裡的遊船,有不少趣味的造型。
雨後水中鏡面,讓利物浦的建築物充滿美感。